查看原文
其他

转转妈:孩子说“我不要去幼儿园”

转转妈 小巫Weewitch艺术养育
2024-10-15

本文为小巫WeeWitch微信公众平台的第55篇分享


【小巫按】最近收到几位学员的案例,都是关于放下控制的妄念后,接收到孩子赠予的“惊喜”。转转妈妈发表了如下两篇案例和感悟,用亲身经历充分论述恐惧导致控制、控制破坏沟通,而排除恐惧、放下控制之后,孩子和父母都获得力量、得到成长,问题也圆满解决。文字比较长,请大家耐心读完,小标题和重点为我所加。


一、放下恐惧,享受惊喜


4月25日去天津听了小巫老师的“无条件养育讲座”,讲座信息量之大,观念颠覆之巨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。直观的戏剧表现形式,让我们意识到了孩子成长的过程,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和正常的孩子。什么是好的养育、不同的依恋模式、家庭动力、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的途径、艺术养育、给孩子真爱。。。


哇,真想一个个让老师摊开来再多讲点。这些需要我一点点慢慢地去理解内化。这里说说对我自己感触最深的两个方面:


一是小巫老师的自身魅力,她尊重每个学员做为独立的个体,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,所以只是去分享,而不是一副“我是真理、唯我独尊”的强势姿态。讲座一开始,小巫老师就强调从这场讲座里能得到什么,完全是看个人。而且在讲座过程中,屡次说“我分享一下我的经历、是这样的、你不一定要照我的来”。在提问环节,老师没有自以为是的给出提问者明确的答案,而是说“我是这样理解的,你自己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去感受下,这个问题到底是为什么”。可能有些学员对这点很不习惯,觉得不给出答案的老师很奇怪。我想,不以助人为己功、不把自己的强加给对方、只是分享启发,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吧。


另一个是,小巫老师在代入妈妈倾听熊孩子念妈的时候用了大量的沉默。虽然我以前就知道沉默在倾听中的重要性,但是现场小巫老师沉默次数之多,沉默时间之长,都深深地震撼了我,当时内心甚至觉得有点过了,这真的有必要吗?


孩子是天使,而上天总是能听到你的心声,很快孩子就给了我一次机会。在天津连学带玩地呆了三天,刚回到家,周一早上转转就开始闹着不去上学,那场景简直就是讲座现场案例的再现!!!从“我不要起床”开始,很快转入“我不要去幼儿园”、“那谁谁都不去”。。。然后自己提建议“你不要去上班行不行”?“我明天再去好不好”?“你中午就去接我回来行不行”?(居然跟现场念妈代入的熊孩子套路都是一样一样的,惊呆!!)


面对他的建议,以往我总是在倾听一两句之后就立马发我信息来否定他。


记得早在“无条件养育”QQ群里做倾听案例的时候,小脆儿代入熊孩子,我这个“妈妈”就是因为进行到这一步,倾听一句之后马上发我信息否定孩子的建议,导致了我的被解雇。所以一直以来,倾听换档都是我的弱项,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发我信息,什么时候换档倾听,总怕不发我信息,孩子就不会知道我的立场,生怕我自己被孩子“绑架”了。


回到周一早上。

转:我不要去上幼儿园

我:你不想去幼儿园

转:XX都不去

我:哦,XX不去幼儿园,你也不想去

转:沉默

我:沉默

转:行不行?

我:想知道妈妈是不是同意你不去幼儿园?

转:你说呀

我:恐怕不行.

转:为什么???(喊的)

我:你要不去幼儿园,妈妈就得请假在家陪你。可是我们去天津,周五妈妈已经请了一天假了,今天再不去工作,活就完不成了。

转:你请假你请假。。。。

我:想让妈妈请假在家陪你,你就不用去幼儿园了?

转:嗯。

我:沉默(要是以往就会祥林嫂一样反复说我不能请假。)


过一会儿

转:我就是不想去幼儿园

我:你今天真的特别不想去幼儿园

转:妈妈,我明天再去行不行?

我:哦,你只想在家休息一天,明天再上幼儿园。

转:嗯,这样行不行?

我:沉默(绝对地现学现卖,以往肯定马上说不行)


过了一会儿

转:我不要去幼儿园

我:嗯。

转:我明天再去,这样行不行?

我:你还是想在家休息一天

转:行不行?

我:恐怕也不行,妈妈真的有工作。

转立马又哭

我:妈妈不同意你在家休息,你很难过。

沉默。。。。


过一会儿

转:就不要去幼儿园。

我沉默

转:妈妈你中午就来接我。

我:哦,你只想去半天幼儿园,让妈妈中午就接你回家。

转:嗯。

我沉默

转:我不要去幼儿园。

我:嗯。

又是沉默


转:行不行?

我:沉默

转:你说话呀。

我:妈妈中午也不能去接你的。

转:我不理你了。

我:哦,你想了好几个办法,妈妈都不同意,非让你去幼儿园,你气得都不想理妈妈了。

转:哼。。

然后开始号啕大哭。

我轻拍着他的背,陪着他。

哭了一会儿,他看着我忽然说了一句:“妈妈你有没有办法?”


那一刻我真的惊呆了,因为他以前从没这样说过,而且他只是一个三岁半的孩子,居然居然说的出这种话,想去了解我的想法,想知道我的办法。


我赶忙回:你想知道妈妈有没有办法,又不耽误工作,又能陪你玩?(这里偷换了概念,把不去幼儿园换成了陪他玩。)

转:嗯

我:妈妈能做的就是,早上晚点去上班不坐班车了,打车去,多跟你玩会儿。然后晚上早点回来陪你玩。

转不情不愿地说:那好吧。

我:哦,你想了那么多办法妈妈都不同意,妈妈想了一个办法你就同意了。谢谢你,儿子。(这句话是真心的,我以为他肯定会拒绝这个提法呢。)

非常遗憾,文字不能完全再现当时的场景,尤其是沉默的环节,我当时全神贯注地和他面对面坐在床上,沉默的时候也是关注着他。几次想要解释发我信息,都忍住了,然后沉默中,他居然自己能处理情绪,还来问我有没有办法,那一刻我真想欢呼!我也理解了,老师代入妈妈倾听时出戏来解释:“不要急着否定孩子的建议,尽量在没有更深的洋葱核时再发我信息。”老师用她的头疼换来了我的顿悟,倾听转转之后我脑中一直回响着老师的点醒,当理论与应用互相印证的那一刻,是多么的奇妙啊!

在倾听中,我强忍着不解释,沉默的时候,我察觉到了我内心的恐惧,我害怕,我怕我不说出来,他会一直无理地要求我请假在家陪他,我怕我不说出来他就不会体谅我,这里是我自己深深的恐惧。而平时,我把这个恐惧都投射在了孩子的身上。


转转爸爸没学过PET,我也很少刻意跟他提这个,但是他看我倾听孩子,也会试着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倾听,但是我发现,他总是很难深入下去,总是倾听一两句过后,就开始了说教,比如孩子说不想上幼儿园,他听一句之后,马上会说幼儿园里有好玩的有你的好朋友等。次数多了,我发现了门道,原来当倾听孩子到更深的洋葱核时,他不敢认同,他害怕他认同了,那些就会变成真的,或者是伤害更深。他害怕他倾听孩子不想上幼儿园之后,更加深了孩子不想去的想法一样。我知道这无关孩子,也不是事实,只是他自己的恐惧。


而我一直以为我没有这样的恐惧,这次讲座回来发现,原来我只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,我也有我自己的恐惧:害怕我不及时发我信息孩子会不知道我的立场、害怕我不及时发声不表达自己就会被埋没、会被无视。而当我察觉到这些恐惧,我能更轻松更加“无我”地投入到当下孩子的情绪中,能更好地全身心地倾听他。而正是这种被全然地关注,孩子才能一点点梳理自己的内在,与他的情绪在一起,然后找到力量。

现在我觉察了倾听时的这一部分恐惧,在以后的日子难免会升起这样那样的其他的恐惧。但是我想,无条件养育说做真实的父母,不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,更应该是能体会觉察到自己的感受、与自己的内在链接,才能分清哪些是我的感受哪些是我的恐惧,是不是与我的经历有关?而做到这一点也便是向更好的自己迈进了一大步吧。

当有朋友听说我去天津听讲座,表示佩服我为家庭教育做的努力的时候。我急忙纠正,我是去自我教育的。修自己才是王道!


二、惊喜源于自由,自由乃非天生


总觉得上一篇有些意犹未尽,还想继续说点啥。


上一次转转问我办法的“惊喜”,最近好像接二连三的体会到了。今天早晨因为我要涂涂抹抹的,出门慢了点,转转站在大门口等我送他去幼儿园,他一直催我:“妈妈你快点,不然小朋友进教室了,我玩不成滑梯了。”


我手没停下地顺嘴回应:“哦,你担心去晚了不能玩滑梯。”然后他没声音了,我继续我的。一会儿听他自己在那嘟囔:“早晨玩不了,还可以中午(上午休息时间)玩,还可以放学玩呀!”


咦,我啥也没做,他怎么自己想通了?


又一天早上答应下班的时候给转转买某样东西,晚上下班一回家才想起来,糟糕忘得一干二净,主动跟小家伙道歉:“转转对不起,妈妈早晨答应帮你买的东西晚上给忘记了。”转爸赶紧上来打圆场:“家里还有**(替代品)可以用。”他是怕转转非要我再下楼去买。可是转淡定地看着我说了一句:“那就明天再买呗。”呃,原来还可以这样简单。


转转乳胶过敏,眼皮都肿了,大夫开了抗过敏的药,晚上我喊转转吃药。他说“我不想吃。”

我说:“哦你不太想吃这个药。”

“药苦”

“嗯,药是苦的,所以你不想吃。”

“昨天都吃过了”

“昨天吃了,今天就不想再吃了。”

“嗯,就不吃。”

“可是妈妈担心你不吃药,眼皮还会肿的痒痒的难受。”

“那好吧,我吃药。”


虽然有点不情不愿,但是结果还是让我震惊,因为我当时想的是不吃就不吃吧,他以前也经常有药不吃的。而且现在看起来,这个我信息完全就是个不合格的我信息,因为他不吃药对我没有实际的影响。


有时候他早晨说不想上幼儿园,我正准备大干一场好好倾听的时候,他会突然说出“妈妈快走吧,我要去幼儿园”这样突如其来的转折和惊喜。


这样的事情多了,我也觉得有点奇怪,因为并不是每次都会有这样的“惊喜”。但是,次数却越来越多,这是为什么呢?


细细琢磨那些“惊喜”的时刻,发现原来那一刻我没有“恐惧”,不担心孩子接下来会怎么样,会不会让我再下楼去买?我再慢点他着急了发脾气怎么办?真的不吃药那病重了怎么办?真的不去幼儿园的话我还要请假怎么办?等等......,这些的恐惧,这些个念头,当时头脑里是没有的,或者说就是有,也没有对我造成困扰。这难道就是老师常说的没有预期的“无我”境界么?


那又是因为什么,当我没了恐惧,当我不对下一步做预期的时候,孩子会忽然的做出让我“惊喜”的决定呢?


这中间发生了什么?


这时我脑海中想起的是老师讲座中说的那句话:“人并非生而自由,自由不是天生来的,而是现世修来的,成长的过程就是修自由的过程。”


是的,一定是当我放下恐惧,我就没有了控制孩子以达到我预期结果的心理。而孩子是能真切感受到这一切微妙的心理活动的。当我只是做为一个倾听者、一个与他平等的生命对话的时候,他的生命是自由的,他可以自由的选择。有了自由,他才有了清晰地思考的机会,才愿意做为平等的生命去体谅我,去自己想到解决的办法,才有了能力去成长为那个独一无二的他自己。


而一说到自由,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生出些无畏的“恐惧”:他那么小给他自由,他长歪了怎么办?他做的决定是错误的怎么办?他万一一直无理地闹下去怎么办?他就是不吃药后果太严重了他自己承担不了怎么办?他要是一直闹着不去幼儿园怎么办?。。。。。。


太多的不可以不行,就从我们这些恐惧中衍生了出来,一传十,十传百......在我们心中恐惧越放越大,直到大到我们自己无法承受,转而去通过孩子来转移、消除我们的恐惧:不给他机会拒绝!不给他机会自己选择!必须照我们给他选的路走下去!这样,我就不会恐惧了!而且,当我心中的恐惧越大,越是自认为我的观点正确,要求他必须服从的时候,连倾听都无法做到了。为了消灭这些恐惧,只会想方设法地强迫他去照我想的做。


甚至这些恐惧只是深藏在我们内心,多数时候我们可能都没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,只是照着原有的模式走下去,任凭自己被之“绑架”。


若如此,孩子在哪里?他还是那个独一无二的他吗?


孩子天生追寻自由。当我们心中有了恐惧、有了预期,无论倾听的过程如何完美、如何符合公式,也改变不了控制的本质。而孩子为了摆脱控制、本能地追寻自由,就会和我们对抗......


仔细回想,我是如何消除心中的恐惧的呢?好像也没有特别地去做什么让自己不恐惧,只是觉察到:哦,现在我是恐惧的,我害怕**。就像倾听转转的过程中,我发现了害怕不表达自己被淹没的恐惧的时候,当时并没有做什么去让自己不恐惧,只是清晰地知道了那是我的恐惧。当我承认它的存在的时候,它就不再困扰我。只是觉察,觉知,事情就慢慢的发生了改变......


看到小巫老师说的修行在PET之外,大抵就是如此吧。


觉知,觉察,修炼自己。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小巫Weewitch艺术养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